我们可能正在面临有史以来信息泄露最严重的时代……
央视曝光,掀出盲发快递骗局的冰山一角
以前,我们要上当受骗至少得出门跟人打交道。现在,我们坐在家里都有可能被骗得团团转。
先来看央视最近曝光的骗局:
刘女士收到一个99元的到付快递,她以为是家人买的,于是便付款签收。打开快递,里面是一个壁灯,一问,家人都没买过。
花了99元,得到一个用不上的灯,刘女士感觉被骗了。尽管家人都劝她算了,但她还是坚持报了警。
警察对这种事有经验,于是顺着快递编号找到了揽收地址:德邦快递郑州某营业部,迅速揭开了这个骗局的面纱。
原来是快递点负责人魏某、快递员刘某盗走了公司几十万条用户信息,他们伙同郑某,由后者在网上批发一些廉价商品以货到付款的方式盲发全国。
可能有的朋友会不屑一顾地说,这种东西直接拒收不就行了?但事实超乎所有人预料:统计得到的,有超过30万人选择了签收;统计不到的,这可能是个天文数字。
我们以2019年5-7月为例,郑某一共盲发了200多万件快递,生成的快递单有几百米长,其中30万人签收,签收比例高达15%。
仅仅是这3个月,郑某就捞走了1200多万元。
那么其他人呢?
他们同样赚得衣钵满满,按平均每揽1个件1块钱算,他们轻轻松松月入几十万。
我们看到,在利益驱使下,形成一条由郑某供货物、刘某偷数据、魏某做善后的分工明确、各展所长的犯罪链条。
骗局突然升温,每个人都要加倍小心
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事实是,进入2019年后这种盲发快递、货到付款的骗局突然升温,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多。
2019年8月13日,贵阳刘女士收到一个货到付款的包裹,她以为是家人购买的,于是99元签收了。
打开包裹一看,是几本破破烂烂的书,一问家人才知道上当了。然而包裹拆了,钱也付了,更糟心的是没有订单信息,她想追究都找不到门路。
图:刘女士的朋友圈评论
吊诡的是,当她把遭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竟有多个朋友碰到了这种骗局。同样是货到付款,同样是99元,不同的是,有的收到的是杯子,有的是衣服,还有收到避孕套的。。。
刘女士觉得感到很可怕:“包裹上我的姓名、地址、k8凯发天生赢家的联系方式全部吻合,连门牌号都一清二楚。”
图:吴先生和祝女士收到的稻壳
还是8月份,海口吴先生和祝女士在同一天分别收到一个包裹,付完钱他们拆开一看,没想到竟然是一堆稻壳。而在他们签收的那一刻,钱就从快递公司账户上划给了骗子。
更奇葩的是,如果你签收过一次,就会有更多货到付款的包裹向你进发。
南宁陈女士在出差途中收到包裹,同事99元代收了快递。她回来后拆开一看,竟然是一盒印度神油。过了半个月,她又收到一个包裹,这次金额翻了几倍,飙到了299元。
…… ……
当这种骗局正越来越密集,透过表象,我们发现骗子将这个局设计得分毫不差:
首先,他们通过窃取人们私密信息作为突破口,对你的住址甚至其他习惯和隐私都了如指掌。
其次,他们发送的都是一些小东西,比如香水、茶具、充电宝等等,打掉受骗人的戒心,同时他们还在备注栏上写上“重要文件”,看你收不收!
最后,他们诈骗的单个数额都很小,几十块钱不等。由于金额不大,绝大部分受害人都不会报警,即使报警,警方通常的处理方式是进行登记,也不能马上立案。
毫无疑问,骗子为了达到目的真的是拼了!
我们正在面临最严重的信息泄露时代
除了盲发快递,还有网购退款、网络刷单、互金、p2p等形形色色的骗局。
透过现象,我们发现以魏某、刘某为代表的快递方仅仅是公民信息泄露的冰山一角,如家、7天开房信息被泄露,携程用户信息被泄露,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我们正面临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信息泄露时代。
当你搜索、点击、浏览、收藏、购买了某件商品后,马上就会收到网站或电商平台的精准广告推送;
当你在微信聊天,在朋友圈点赞,回头再打开社交、资讯app,满屏都是相关内容的广告;
甚至你什么都没干,只说了几句话,你的声音就会被手机里获取了麦克风权限的app收集。
有个很形象的笑话,朋友们听了却未必笑得出来:
女朋友问我为什么说话这么小声,我说扎克伯格会通过facebook窃听我们。女朋友笑了,siri笑了,alexa(亚马逊智能音箱)也笑了。
你的一举一动,在商家眼里都成了大数据和用户画像。到最后,最了解你的可能不是你自己,而是抓取你画像的商家。
这种感觉就像在网络中裸奔一样,你感到害怕了吗?
当个人信息被如此大规模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所有利益既得者把握尺度,唯有时刻提醒自己:大千世界,什么骗子都有,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提钱,就一万个警戒!
作者:风清
试用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