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家公司逐鹿“征信服务”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严峻-k8凯发天生赢家

人无信而不立" />
2000家公司逐鹿“征信服务”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严峻
作者:东方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6-10-16

人无信而不立。中国人重视信用的历史传统悠久,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从20世纪90年代真正起步,目前我国初步形成政府背景信用信息机构、社会征信机构、评级公司和信贷市场评级等机构的多层次征信市场。

10月15日,在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前海征信发布《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下称《报告》),系统回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并展望征信行业趋势。

《报告》指出我国征信行业目前形成三大领域:第一大领域是金融征信,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其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第二大领域为各类政务征信,如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第三大领域为商业征信,主要开展信用等级、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业务,包括100多家社会征信机构和80家信用评级机构(如大公国际、中诚信等).

《报告》指出,据工商注册信息库显示,市场上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其中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约100家左右,获得央行批准筹建的个人征信机构为8家。

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安全问题严峻。赛门铁克2016《年度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显示,2015年其统计的个人信息记录失窃总量超过5亿条,互联网数据黑市中专职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人数达160万人,在黑市流通的用户资料达6亿条。

《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仍属起步阶段,各市场主体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信用数据采集和使用无明确细化的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存在滥用风险。如《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宗教信仰、基因、病史等信息,在未明确告知不良后果并取得书面同意前,不得采集个人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等信息。但实际中很难避免对此类信息采集。当前个人信息商业价值凸显,不少机构通过网络平台从房产、金融、保险等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已有机构从事客户信息出售、转售行为,未经授权的数据买卖严重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已有多家大型互联网平台表示在积极争取第二批个人征信试点,但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迟迟未发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人士多次表态,征信市场容量有限,不容易赚钱,反对重复建设,反对一哄而上,不搞多而乱。

纵观当前征信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美国,其自1841年征信调查机构诞生以来,经过上百年的市场化竞争后,2000多家机构先后被兼并淘汰后,形成艾克菲(equifax)、益百利(experiantrw)和环联(trans union)三大个人征信局成为主力的局面。

“我国和当年美国的情况不太一样,我相信我们不应该再走过那段混乱的时期。”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表示,征信机构面对的是用户的数据,大部分还属于隐私数据,因此需要一定的监管和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去做的,否则人们相当于处于“裸奔”状态。对于征信机构应有一定的准入。

在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行业需求端多元的背景下,征信市场仍将快速发展,但面临个人信息存在滥用和泄露风险,互联网征信数据标准缺失,数据维度不完整,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的挑战。

《报告》认为,未来我国征信市场将呈现公共征信平台和社会征信机构双线发展格局两者互补共存但又相互竞争。

邱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第三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其定位是与央行征信中心拾遗补缺,做更细致、更专业、定制化的服务。央行征信中心提供标准化的个人信用报告,而前海征信会根据行业定制细节和落地。

《报告》认为,大数据征信和移动端应用是发展方向。在市场份额上,社会征信机构寡头垄断与垂直细分互补。未来3-5年,我国征信机构将大批设立,进一步整合数据源。征信系统重复建设不可避免,但征信服务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属性,中国征信业也会经历迅速扩张、并购整合和成熟发展的阶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