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此时热闹非凡。延续前两届会议的热度,“个人信息保护”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谈到这个问题,平日斗的死去活来的科技大佬们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纷纷站出来喊话。
腾讯马化腾:治理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需建“安全新生态”!
乐视韩方明:呼吁加强个人信息法制化、降低公民维权成本!
小米雷军:信息立法迫在眉睫!
去年会议期间,多位委员和代表受到推销电话的骚扰,甚至连国家领导人也没有幸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受到热议。
一年过去了,这个问题是否得到改善呢?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88亿,中国互联网大军已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而这其中有近八成的人遭遇过信息泄露事件。
对此问题,雷军总结道: “对每一个经常用互联网的人,最大的困扰是互联网上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脱库,账号泄露,包括一些恶意的。信息安全立法迫在眉睫。” 听到这里,不是小编翻旧账,当年“小米论坛800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看来至今依然刺痛着雷大佬这颗外表看来强健的心。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保护不光牵动着科技大佬的神经,各行各业在向互联网并轨的同时,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小米的遭遇。除了it行业,银行业大佬人民银行也加入了喊话的队伍,人大代表、人行行长助理杨子强,在两会中强烈建议“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化任务紧迫”。看来财大气粗的银行业大佬们也饱受着信息泄露事件的摧残,而且这个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直接撼动经济杠杆,后果了得。
有心翻阅一下两会前从几大漏洞发布平台发布的漏洞信息,就在刚过去的两个月中,单银行业被确认的高危漏洞就多达15个。
……
这些高危漏洞一旦被攻击,银行核心数据将直接暴露在网络中,客户的敏感信息基本处于“裸奔”状态。银行核心用户信息不仅承载着个人权益,也在很大程度上牵涉到商业机密、企业信誉。大佬们一边呼吁法律的“保护伞”,企业不忘一边默默的加强安防,部署安全武器,确保核心信息安全无忧。核心数据的防范,必须从最根本的数据库防护。业界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思路在于,通过数据库漏扫技术,有效检测数据库已知漏洞,并有效修复;通过数据库防火墙技术,加强对数据库外部攻击的防范,内部阻断数据库违规行为发生;通过数据库安全审计技术,对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细粒度审计,事后生成行为审计报告。这样,在未来信息立法后,技术层面形成的审计报告,也将有助于安全事件取证,法律、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保护核心信息安全。
试用申请